邮箱:hengboyiqi@163.com
手机:13783035880
电话:0392-2686980
地址:鹤壁市春雷路南段
发布时间:2022-02-18 20:03 人气:
“绿色办奥”的理念让北京冬奥会着实火出了圈!各种“绿”科技让人应接不暇,也令不少外媒直夸“了不起!”
开幕式上主火炬出乎意料地变“小”,目的却是为了低碳、环保;“立春”“SPRING”“迎客松”等烟花字样惊艳世界,焰火弹药也均是高科技环保产品。冬奥组委办公区改造自原首钢园区,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和雪上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;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……2月9日,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:“根据目前核算,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全部碳中和目标。”
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实现碳中和的?又是如何核算的?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、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低碳工作组组长周剑。
从163.7万吨到102.8万吨,北京冬奥会排放的碳为什么变少了?
1月28日,北京冬奥组委发布《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(赛前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显示,2018年预估计算,北京冬奥会2016-2022年温室气体基准线排放总量为163.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排放量前三为:观众,占排放总量的49.6%;场馆建设改造,占21.4%;交通基础设施新建,占6.2%。
“2015年北京取得冬奥会申办权,2016年开始启动相关研究工作,当时办赛及筹备方案还未确认,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也缺乏核算方法学,参照往届奥运会和其他冬奥会办赛模式,尤其是涉及场馆建设等,我们只能估算碳排放量,随后根据赛事筹备工作进程,再去修订核算方法学的精细度,确保准确反映实际的排放量。”周剑告诉记者。北京冬奥会温室气体核算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1日-2022年6月30日,分为赛前筹备、赛时运行和赛后拆除3个阶段。除北京冬奥会筹办和运行过程、场馆和交通基础设施外,观众产生的碳排放均纳入计算范围。
2021年,根据北京冬奥会赛事筹备动态及场馆建设实际活动水平数据,北京冬奥组委对温室气体基准线排放量进行了修订。修订后,变化最大的当属观众部分。周剑告诉记者,原计划1/3的观众源于海外,由他们间接产生(乘坐航班)的温室气体排放会比国内观众多。受疫情影响,这一部分观众取消。因此,冬奥会人数由原来的229万人减少至158万人。相对2018年测算量,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1.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
“延庆赛区建设期方案发生变更,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场馆联络线由原来地面公路变更为高架桥,新增11座桥梁。经计算,新增温室气体排放约15.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;主媒体中心、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场馆建设方案变更,新增温室气体排放约4.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”周剑介绍,基准线测算时,测试赛考虑了国内测试赛和国际运动员参加的国际测试赛,由于疫情,测试赛比赛场馆由22个场馆(竞赛及非竞赛场馆)变更为12个竞赛场馆,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两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变更修订后,北京冬奥会2016-2022年的基准线排放量约为130.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,排放量减少33.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
据介绍,2016-2021年实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8.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《报告》预估,2022年赛时及赛后处理阶段将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3.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预计2016-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际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2.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
碳排放是这样一点一滴减下来的
开幕式上主火炬的亮相方式惊讶了众人,“导演团队保密工作做得很好,和大家一样,我们也是播出那一刻才知道这种点火方式。”周剑表示。根据《报告》可知,大型活动包括火炬接力、城市活动、开闭幕式等,在基准线修订前后温室气体排放量均为1.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,“此次点火方式的创新,也必然会带来一定量的减排。”
《报告》介绍,北京冬奥会的低碳管理包括两方面:一个是碳减排,一个是碳抵消。北京冬奥组委在2019年公布的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》,提出了北京冬奥会从低碳场馆、低碳能源、低碳交通和北京冬奥组委在行动方面采取的18项碳减排措施。通过冬奥组委低碳办公、低碳交通、低碳能源、低碳场馆等措施,最大限度进行碳减排。对无法避免及无法减排的排放量采取碳抵消措施,确保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。
“北京冬奥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场馆为25个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。”周剑说,2016-2021年是冬奥会主要筹办阶段,减碳措施主要涉及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,低碳交通和场馆运行的减碳措施主要体现在赛事期间,相关信息将在赛后报告中披露。此外,国家游泳中心、国家体育馆、五棵松体育中心、国家体育场等奥运场馆改造工程产生的碳排放,相比重新建设场馆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
相关推荐